課程說明

前言:概述佛學數位資源與佛學研究的時代意義

 

(一) 人文資訊學與佛學研究理論基礎

  1. 正確地了解關於資料、知識、所知、資訊、傳播(溝通)、媒介(媒材、 工具、技術)、 表現系統(語文、符號、記號)、認知和詮釋等基本觀念。
  2. 了解資訊科學、人文資訊學的基本蘊涵,及其發展過程。
  3. 了解文化、佛學與資訊科學、資訊科技之間的密切互動的關係。
  4. 較深入的認識人文與科技的異同。
  5. 了解人文的基本的研究方法與相關的研究倫理。
  6. 有圓融的哲學認知基礎,正確地從事數位化與科際整合的工作。

(二) 以佛教數位資源為標的,討論佛教內容數位化的時代意義與定義,以及介紹相關數位 佛學資源與其內容,其討論主題包含:

  1. 由紙本到數位-- 佛教文獻數位化的主體與內容 以多樣性的佛學數位研究資源,搭配佛學多元化的研究標的,就當代數位典藏主題探 討新時代的佛學研究與方法。
    (1) 佛典編藏簡史與內容(2) 佛典編藏的內容與規範(3) 當代電子佛典與傳統紙本藏經的關係(4) 佛教文獻與佛學研究的探討
  2. 善用現有工具-- 佛學數位資源與研究工具簡介: 從數位典藏所開發的各項技術與研究發展,學習現有工具與資源之使用,並探討新時代 的佛學研究方法與國際學術現況。
    (1) CBETA 電子佛典 之使用與發展歷程(2) 數位工具書、文獻辭彙資源(3) 經典目錄資料庫、佛學研究規範資料庫(4) 各種佛學經論主題資料庫(5) 佛學文獻時空資訊視覺化與量化分析平台

    (6) CBETA 整合數位研究平台

  3. 評論與探討--國際數位典藏與佛學資源相關計畫之評論與探討
    (1) 國家數位典藏計畫(NDAP) 評論與探討(2) 國際電子佛典協會(EBTI) 評論與探討(3) 國際文化地圖協會(ECAI) 評論與探討

(三) 應用佛學數位文獻資源與數位研究方式進行巨觀資料分析與推論

  1. 數位資料分析的根基:數位文獻材料 數位人文研究的精髓在於利用電腦大量的運算能力,進行資料的剖析。以大量資料的 處理結果,歸納出以往未被發覺的知識。或利用電腦快速反應的特性,製作資料的互 動性視覺化呈現,藉以發掘出前所未見的資料趨勢,提供人文學者更多的研究契機。 而這些工作的基礎,都根基於完善的可運算資料。本階段之課程主題,將介紹現有佛 學資源的製作方式與資料格式,以作為後續分析之基礎。主題包含:
    (1) XML/TEI 標記語言簡介(2) XML/TEI 標記語言於電子佛典的應用(3) XML 資料擷取工具 XPATH(4) XML 資料前置處理與清理
  2. 數位文獻分析工具 簡述現今常用於數位文獻分析之方式與現有工具。主題包含:
    (1) Markus 自動標記工具(2) Social Network 分析方式與 Gephi 工具之使用(3) 文獻地理資訊視覺化:Excel2Earth 工具介紹

(四) 佛學數位研究實例 以數位人文研究方式進行佛學研究仍處於發展中階段,雖近年來國內外已經出現不少相當 成功之研究案例,但迄今仍無法整理出一個固定的進行脈落。因此透過對於現有成功研究案例 的剖析,讓學生直接學習成功者的軌跡,找出如何應用數位研究方法於其研究工作之中,是十 分重要的學習方式。因此本課程擬邀請國內外長期使用數位研究方法進行佛學研究之學者,分 享其成功案例。其主題包含有:

  1. 瑜伽師地論資料庫之應用研究(法鼓文理學院 釋惠敏)
  2.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資料庫之運用與分析(美國 哈佛大學 Donald Sturgeon)
  3. Q-GIS 操作與佛學研究實務 (美國 天普大學 Marcus Bingenheimer)
  4. Trustworthy digital texts for many users (日本 京都大學 Christian Wittern)
  5. 漢文佛典音譯詞辨識方法(中華電信研究院 王昱鈞)
  6. 以量化分析手法進行佛典譯者風格分析(法鼓文理學院 洪振洲)

(五) 未來發展與展望--新時代的數位資源運用與佛學研究方法

  1. 增強數位典藏與佛學數位資源的應用方法
  2. 研發數位典藏與佛學數位資料之知識內容
  3. 結合數位分析方式與佛學數位資源
  4. 提升佛學研究與資訊素養
  5. 整合數位資源運用與佛學研究方法
  6. 提高台灣佛學研究及佛學資訊的國際能見度與國際肯定
  7. 積極準備未來的挑戰—加強數位典藏與佛學研究教育與課程

結語--數位典藏與佛學研究課程的挑戰與省思

 

Comments are closed